科技日报记者 王珊珊 “双十一”购物节已进入倒计时,饮用水销售大战愈演愈烈。因其能够平衡人体酸碱平衡而广受欢迎的碱性水的销量再次增加。那么,长期饮用这种水真的能达到卖家宣传的健康功效吗?保健功能缺乏科学证据。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沉立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碱性水主要可分为三种:人工添加碳酸氢钠粉的人造气泡水、电解产生的弱碱性水以及d值(即pH值7.0至9.0)的天然弱碱性水。小苏打的学名是碳酸氢钠。弱碱性水,由dis将其溶解在水中,本质上是小苏打的水溶液。电解碱性水是利用电解技术制成弱碱性的水。天然微碱性水是含有钠、钙、镁等碱性矿物质的天然微碱性水。人造软饮料在口中往往有明显的碱性味道,因此一些制造商添加甜味剂和调味剂来改善口感。它被认为是食品饮料而不是饮用水。对于碱性水可以中和胃酸、降低尿酸的说法,沉立荣澄清,讨论这些作用离不开剂量这个重要前提。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服用强效小苏打类抗酸剂时,每天应食用1.5克左右的小苏打,才能达到中和胃酸的理想效果。用弱碱性水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碳酸氢钠浓度为0.1克/升,患者每天至少需要喝15升,这在实践中显然是困难的。另外,喝足量的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出,但不一定要喝碱性水。 “目前,碱性水并未列入国家相关饮用水标准文件中,如天然饮用水、矿泉水、纯净水等类别。”更重要的是,沉立荣表示,经销商宣称的碱性水的保健功能没有可验证的科学依据,本质上是经销商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发明的营销概念。沉立荣补充说,从pH值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天然饮用水和北方一些地区的自来水呈弱碱性,属于弱碱性天然水。消费者不必花高价购买碱性水。来自 s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碱性水与普通饮用水没有什么区别。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注册营养师朱金成进一步分析,碱性水营销实际上是挖掘了现代人的“健康焦虑”,通过将产品直接等同于健康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很多碱性水的钠含量较高,长期饮用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所以不建议长期饮用碱性水。沉立荣表示,“酸碱体质论”是伪科学。近十年来,权威专家多次炮制有关碱性水的谣言,一些企业因夸大碱性水的健康益处而受到处罚。但碱性水并没有从“神坛”上跌落。这样做的原因是回到“酸碱体质学说”。 2002年,美国人罗伯特·欧·杨提出酸碱体质理论。伪科学理论。该理论简单地将人体分为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人们认为,酸性体质更容易患病,碱性体质更健康。它主张通过食用碱性食物来改善身体。这个理论长期以来都是科学界捏造的。最终,法院判处罗伯特·欧阳支付 1.05 亿美元的概念损害赔偿,原因是他对癌症患者进行“碱疗法”,导致他们错过了治疗。然而,由于上述炒作,许多人仍然认为碱性身体更健康。 “在营养领域,当然有方法将食物分为酸性或碱性。”朱金城解释说,这种分类的依据是食物燃烧后的灰烬的成分。如果灰分富含磷、硫、氯等元素盐水溶解于水并形成酸性溶液,此类食品被归类为酸性食品。如果灰烬中以钾、钠、钙、镁等元素为主,这些元素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则该食品属于碱性食品。不过,这种分类方法仅用于分析食品的化学成分,并不意味着食品直接改变人体的酸碱平衡。人体配备有复杂的调节系统,可以将血液、胃液和尿液的pH值分别稳定在7.35-7.45、1.0-2.0和5.0-7.0,而在食用酸性或碱性食物时不会引起明显的波动。朱金成进一步补充道,食物一旦进入人体,必须经过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使人体的pH值始终保持稳定。市场称长期饮用碱性水我可以改善你的酸性体质没有可靠的医学研究证据支持。喝水最好是烧开的水。 “饮用水的关键是保证充足的消耗量和可靠的水质,而不是追求未经证实的保健功能,pH值绝不是水质的中心指标”。朱锦成说,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的pH值在6.5至8.5之间。在此范围内,只要各项指标符合安全标准,就可以安全饮用弱酸性或微碱性水。朱锦成认为,从健康和性价比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饮用的最佳选择。白开水不仅干净、无菌,而且基本保留了水中的矿物质,经济实惠。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推荐每日摄入量成年男性的饮水量为1700毫升,女性为1500毫升。 喝水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渴了才补水。人们对饮用水的水质成分和口味有不同的喜好,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如果您想获得更多矿物质,您可能需要选择矿泉水。为避免长期不适当饮酒对身体造成影响,他提醒备孕人群和孕妇尤其要注意,不要盲目相信碱性水“缓解孕吐”、“喝了会生宝宝”等虚假说法。 “随着科普的普及和监管的加强,碱性水销售商几乎不再像以前那样在产品标签和详情页上直接标注所谓的保健功能,但仍然通过间接方式暗示产品。“擦边球”。因为据说对健康有益,所以价格上涨。沉立荣表示,有关部门要继续传播科学饮水知识,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