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9日,防控非法金融活动部级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整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非法金融活动是指未经金融管理部门合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开展货币、支付、外汇等各种金融经营活动的行为。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多样化、手段不断更新。不法分子利用高回报、快利润的承诺,引导公众参与非法集资、传销等活动。李光子 直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业实验室研究员表示,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屡见不鲜,从传统的传销、非法融资,到虚拟货币诈骗、“套路贷”、虚假投资平台在网络上蔓延,变相欺骗等现象愈演愈烈,给消费者特别是一些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的弱势群体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非法金融活动对个人和社会危害极大。国家金融监管局甘肃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者将遭受经济损失,严重时可能会损失全部资产。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加剧社会不稳定,甚至导致金融资源错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g经济正常发展。为遏制非法金融活动蔓延,今年以来,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纷纷责令银行机构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发布相关风险提示和典型案例,让金融消费者准确了解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在浙江省,银行机构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北街道金都社区合作,积极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更好保护群众的“钱袋子”。其次,为了让公众远离非法金融活动,金融教育也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提高警惕,理性投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这是有必要的。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融资、网络金融诈骗等行为,并与多部门联合开展“2025金融教育公关周”活动,持续维护资产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消费者自身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徐泽伟表示,金融消费者应树立积极的防范意识。除了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和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外,还必须认识到非法金融活动的欺诈本质。此外,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采取行动,同时尊重“不信任、不泄露、不汇款”的基本原则。所有金融交易均应通过正规、授权机构进行,避免陷入相关陷阱,影响您的人身安全违反信用报告,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辉)
(编辑:胡峰)